<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的位置:首页 > 随笔感悟 >
        我和我的草原:感受高原法院人的四时流光
        www.bhrldz.com 】 【 2022-11-04 07:26:02 】 【 来源:四川法治报

          □ 欧阳吉清

          

          年少时,曾想着远走天涯,追逐无限遐想的诗和丰富多彩的远方。后来,想念那片草原和那碗酥香浓郁的牦牛酸奶。再后来,我回到了草原,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海拔3500米的草原,流光飞逝,四季更迭,阳光很和煦,风雪也稍显浪漫,我将带着“坚守高原平安 维护云端正义”的司法使命,对明珠小城若尔盖致以一切爱意,带你们一起感受高原法院人的四时流光。

          

          谷雨四圈四同 生态修复知时节

          

          天空响起了报春的雷,高原的绿意姗姗来迟,素有云端小江南之称的铁布片区已然万物复苏、郁郁葱葱。在不远处的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现场,公安局、检察院、林业局、法院正在跟进督促盗伐林木的3名被告人补种600株川西云杉。恢复性司法不只是惩戒处罚,更是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尽快修复。通过补植复绿,创新恢复性司法举措,达到了恢复植被原状、消除环境损害后果、修复受损生态环境的效果。

          

          今年5月,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获批,若尔盖县法院第一时间向省高院请示,拟将黄河九曲第一湾旅游环保法庭提档升级为“若尔盖国家公园人民法庭”。滔滔长流济斯民,力发黄河第一湾。时隔数月,阿坝两级法院在麦溪乡嘎沙村远牧点黄河干流边种下的万株云杉和高山柳幼苗迎风而立、欣欣争荣,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万株青翠成高塔的震撼。

          

          近些年,若尔盖县法院立足高原特色,在持续丰富“四圈四同”环资审判品牌内涵的同时,守护好了这里的高山草甸、湿地雪山和草原生态保护红线,以生态修复常态化推进高海拔地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不断筑牢黄河上游重要生态保护屏障,为大河之“安”、大河之“兴”、大河之“新”谱绘了新的绿色底蕴。

          

          夏至格桑花开 山水初心耀天平

          

          她们是通晓当地民风民俗、熟知国家政策法规的双语干警,她们常常奔走于草原和山丘,或徒步去车辆无法通行、通讯信号差的远牧点,或赤脚跨越河流去往对面的偏僻藏寨……她们是“草原女子”宣讲队。

          

          盛夏的高原,时而电闪雷鸣、骤风暴雨,时而微风和煦、花开遍野。雨过天青云破处,“草原女子”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徒步在延伸巡回审判、定分止争的路上。山水初心耀天平,她们把政策法规送到牧民群众的帐篷中,传递到农民朋友的心田里。

          

          “若尔盖的法治建设亦如草原上的格桑花一样沐浴甘霖、向阳绽放。”“草原女子”普法品牌,把高原明珠小城独有的法治优势与“坚守高原公平 维护云端正义”的司法使命进行有机融合,让民族法治之花在诗画若尔盖向阳而生、常开长盛。

          

          立秋风沙星辰 亮剑执行在路上

          

          在一条望不到头的凹陷的土路上,警灯闪闪烁烁,车窗外的夜色随着警车的“摇曳”不断后退着,执行局的白玛法官正奔向100余公里外的夏季牧场。

          

          “和解、催化、解忧”合力攻坚克难,扎某某以现金和牦牛抵付的形式,向非婚生子德某某一次性支付了18年的抚养费,一起涉单亲母亲家庭抚养纠纷得以顺利化解,两个家族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

          

          “卡卓卡卓(藏语,意为感谢),是人民法院的帮助,是你们的努力执行,让娃娃18年的抚养费得到了解决,我们两家的矛盾也得到了化解!”我依然清楚记得,当事人送来的那面锦旗上写的是“和谐调解促和谐 人民法院为人民”。

          

          在涉藏地区,执行力量相对薄弱,常常面临着被执行人难找、执行工作复杂等实际困难,很容易出现案件执行不能情况。执行很“苦”,但执行干警从不言“苦”。他们不畏裹挟,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他们敢于亮剑,圆满执结每一件“骨头案”;他们阳光执行,努力把每一笔执行案款送到申请执行人的手中。

          

          冬至霞蔚云蒸 司法温度解烦忧

          

          冰雪尚未消融,气温急剧骤下降,一场疾风骤雪又把高原小城装裹严实了起来。在若尔盖县法院已工作了快30个年头的李小春,对这场鹅毛大雪已然没有太多的新鲜感,她正专注于调解一起典型的家暴案件。

          

          作为本地人,我深知“清官难断家务事”的观念已然根深蒂固,而家庭暴力的定义和尺度又不易把握。近年来,红星法庭一直在法规条文与当地民族习俗之间寻求平衡,积极联动乡镇综治调解、司法调解和社区(村组)民调组织。令人欣慰的是,这份努力初见成效,“家暴不是家务事”的理念已深入到了农牧民群众的心里,那些涉家暴的弱势群体已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流年不负,人生当有别。当事人临别时的那句“真钦玛(藏语,意为感谢恩人)”既是司法情怀的彰显,也是司法温度的传递。一缕阳光透过帐篷小窗,前方是霞蔚云蒸,还有那牧歌回响……大雪过后,巡回审判车将驶向哪个远牧点,我们又将“邂逅”什么样的故事?

          

          (作者单位:若尔盖县人民法院)


        编辑:潘红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