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拼经济” 笃行实干“搞建设”
——攀枝花市仁和区“三个着力”切实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自“忠诚铸魂、铁纪担当”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攀枝花市仁和区政法系统聚焦服务保障“拼经济、搞建设”护航行动,以“三个着力”为牵引,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强化司法服务保障措施,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力求以优质司法服务护航经济社会发展。
着力助企纾困解难,助推经济健康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充分发挥司法促发展、稳预期、保民生作用,精准服务“六稳”“六保”,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发挥稳企业、增动能、防风险等工作的重要作用,重点对辖区内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开展“送服务上门”专题活动,深入企业一线以“法治体验”为抓手,为企业“点对点”把脉,查找和完善企业管理漏洞,强化企业法治意识,不断提高防风险能力,定期发布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以来,共发布典型案例6期。
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全力打造公益利益综合司法保护的“仁和模式”,在全面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责、均衡办理各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的基础上,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工作切入点,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找准辖区深入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的突破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大局,精准发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共办理各类公益诉讼司法诉讼案件40件,发出检察建议书29件,磋商结案1件。
持续构建服务体系,全力保障企业发展。密切关注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劳动争议、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案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行业商(协)会、基层调解组织职能作用,以多元化、专业化、常态化为切入点,积极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法律服务,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今年以来,共调解涉企矛盾纠纷64件。
着力项目法治服务,助推经济稳步发展
加强府院联动,强化诉源治理。创建并实质化运行“钒华·新常钛”府院联动工作室,推动实现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常态,共建经济稳进提质大环境。工作室成立以来,化解群访事件11次,调处涉企矛盾纠纷120余件。
坚持高效调解,柔性执行促发展。坚持把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高效调解与温情执行并施,以“调”字为主基调,积极为双方当事人“牵线搭桥”,引导双方协商,促成双方达成分期履行和解协议,坚决避免“执行一件案子,垮掉一个企业”,今年以来,仁和区采取执行和解、分期分批履行等方式促成执行和解案件277件,履行金额2.95亿元,为支持企业更好地生存发展提供坚实力量。
坚持依法行政,提升工作效能。围绕全区重点项目,以合理性审查、专项清理工作为切入点,创新推进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协作机制,建立公益诉讼、行政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开创“制度规范、部门配合、信息共享、监督有力监督”新局面,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机关执法效能。2022年,共审核区政府重大投资协议40件,涉及金额达100亿元,为外来投资企业保驾护航。
着力审判职能作用,助推经济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司法职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围绕保民生、保交房目标,积极化解“问题楼盘”楼盘“办证难”,解决百姓“心头盼”,注重与金融监管机构的协调联动,健全涉金融不良债权案件风险预警、研判机制,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市场出清和重整救治作用,总结白云铸造、嘉利达工贸等成功重整经验,妥善审理锦泰亨、易全公司等破产案件,今年以来,妥善防范化解涉金融风险,执结涉金融案件89件,到位金额8359.71万元。
充分发挥司法便民服务能力,提供“一站式”服务。稳步推进“五个”政务服务平台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实现户籍迁移从“跨省通办”范围扩大至“全国通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通过“互联网、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模式,为因疫情无法回国人员办理身份证期满换领工作,深入居民家中或指定地点为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办证服务,真正实现让服务多跑腿、群众少跑里,打通服务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活动以来,共办理各类案件129件。
充分发挥环境资源审判职能,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密切关注全区生态环境动态,以“事先预防为主、事后治理为辅”的理念,引入“补种复绿”“增殖放流”等措施,强力推进生态修复。今年以来,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83件,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补植复绿、复垦被非法改变用途和占用的林地、耕地等100余亩;发出检察建议7份,督促对河道疏浚清淤3.3公里,清除围垦种植物8亩。
张建新 余佩熹 程薛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