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王书记!快出来……”9月29日上午,乐至县回澜镇土桥社区办公室门外一阵喧哗声传来,只见村民吕世贞手提一面“情牵民生解民忧,心系群众办事实”锦旗,在大家的簇拥下走进办公室。
原来,今年7月初,资阳市委政法委派驻土桥社区第一书记王洪明在走访村民时了解到,65岁的村民吕世贞2012年到乐至县城一“老年公寓”打工,2018年因身体原因离开公寓时结算工资共计13万,老板给付其1.5万,并打了一张11.5万的借条。吕世贞回到农村的家中后,看病及日常生活花销颇大,多年来数次和亲戚一道到乐至县城向老板熊某索要所欠工钱,均无果而返。今年3月吕世贞无奈将熊某起诉至法院,胜诉后的她因未妥善保管法院邮寄来的相关文书,由于自己也不懂法,到目前仍未拿到这笔工钱。吕世贞在年纪已大又无其他生活来源,身体疾病又需要治疗费用,其生活已经十分困难。驻村工作队在了解到详细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在中国法院网上查到该案的支付令和执行立案通知书,结合吕世贞本人的叙述,还原了真实情况。
弄清事情的原委后,驻村工作队人员三管齐下,线上通过四川法院“阳光执行”小程序中留言,向执行法院乐至县人民法院阐明申请执行人吕世贞目前生活情况,希望法院能尽快执行案款;同时通过 “天眼查”平台和在当地打听、走访了解被执行人熊某企业开办经营的情况;线下积极联系执行法官提供执行线索,协商解决方案。
乐至法院执行局在了解吕世贞实际情况后,明确:此民间借贷案件标的款项是务工工资转化而来,加之申请执行人的实际特殊困难,不能当成一般的普通债权处理,要努力把案件办好。在被执行人熊某对外欠款高达千万情况下,执行法官三番五次上门做熊某工作,最终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法院据此做出执行裁定:由被执行人分期履行,2021年7月~2022年8月每月给付2000元,2022年9月起每月给付2500元直至履行完毕,每月底前给付。
截至目前,吕世贞已经如期收到3期的执行案款,生活的困窘得到了解除,脸上的愁云也渐渐淡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前面事情虽然曲折,但是现在不一样,有法院和驻村干部的帮助,我这个钱熊老板一定会按时给完的。”吕世贞对收回自己的工资信心十足。
(资阳市委政法委供稿 四川法治报记者 吴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