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工作部署,以承担镇(街道)政府购买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的省级试点工作为契机,针对基层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供给有效性不足、监督和绩效评估不健全等问题,聚焦“四变四化”深入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有效将法治触角向治理末端延伸,实现了“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无事之前”。
从“统一委派”到“个性定制”转变,实现服务供给“精准化”
一是因地差异匹配经费。深入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采取因素分配法,综合运用各镇(街道)实有人口数、村(社区)个数、签订合同数、矛盾纠纷量、信访案件数等指标,科学测算分配法律顾问经费,打破过去镇(街道)“一刀切平均分配经费”的标准,实现差异化匹配资金。
二是放权按需购买服务。按照“司法局指导、财政局保障、镇(街道)统筹、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服务、村(社区)使用”的工作机制,将选择律师的权力直接下放给各镇(街道),改变原来由区司法局行政指派法律顾问的“摊大饼”模式,实现以需求为导向购买服务。
三是统一规范服务标准。制定《新都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标准》,建立“七个一”工作制度,即建立一个微信服务群,每月一次不少于8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一次村务法律集中审查,每季度一次法治讲座、一次法律风险排查,每年一份法治提升建议报告,一卷法治档案。
从“功能零散”到“系统集成”转变,实现服务内容“多元化”
一是拓展“全业务”服务领域。在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传统公共法律服务内容基础上,针对近年来村(社区)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土地流转、仲裁诉讼等方面的需求,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提供4个方面、18项具体工作的服务,包含为村(社区)重大经济、民生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帮助审查民事合同和协议,接受委托参与项目谈判等诉讼及非诉讼活动等,为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试点以来,村(社区)法律顾问从事审查、修改村规民约105件;审查集体组织经营、土地流转等合同357件;调解重大矛盾纠纷161件,群体性事件、信访总量实现双下降。
二是打造“一站式”服务阵地。依托党群活动中心、综治中心、群众工作之家,持续推进全区182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提档升级(打造一类法律之家),为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咨询、活动开展等一体集成的服务阵地。
三是构建“零距离”服务网络。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12348”平台建设,推广新都区公共法律服务智慧平台、“云学法·云普法”微信小程序,利用“互联网+”实现“线上服务”和8小时外的“延时服务”,确保公共法律服务“抬头能见、触手可及、扫码即得”。
从“单线作业”到“多元融合”转变,实现服务力量“联动化”
一是联动组织力量。鼓励和支持部门、服务机构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发挥党组织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安排综合素质高的政法干部在村(社区)任职,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民警下沉社区,担任“两委”副职全覆盖;推选党员法律专业人才任村(社区)书记,不断提升村(社区)治理“领头羊”的法治化水平。
二是联动部门力量。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响应联动机制,由法院、检察院、公安、人社、民政、信访等职能部门建立法律服务专业人员联系名录库,“一对一”确定对应服务具体区域,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与诉讼服务、检察服务、诉源治理、劳动仲裁服务、信访服务等公共服务的无缝对接。
三是联动社会力量。注重运用“巡逻队员”“网格员”、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以及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五老”等社区资源,同时积极发挥金东、智青年等社会公益组织以及高校法律服务志愿者等社会资源作用,使法律服务主体力量更加充实。
从“终端考评”到“全程监督”转变,实现服务质量“高效化”
一是健全事前签约机制。组织各镇(街道)面向社会有资质的法律服务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择优签约法律顾问;指导各法律服务机构将签约合同文本报区司法局进行备案审查,严格把控法律顾问条件及其服务的村(社区)数量不超过3个,全覆盖完成12家法律服务机构78名法律服务专业人员的合同备案。
二是健全事中服务监测机制。统一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日志和工作台账,由驻村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一次一记、一事一记、一村一卷详细记录,区司法局按月统计每名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试点工作相关数据,对每名法律顾问的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调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不定时开展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相关情况存入律师(法工)执业档案。
三是健全事后奖惩机制。制定《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开展法律顾问服务试点工作专项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表彰奖励、是否扣费、退出或续聘的重要依据。
新都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蜀ICP备16024791号-2 | 投稿须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