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安局组织开展“忠诚卫士2020·实训练精兵 实战保平安”汇报演练。
2020年6月,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联合美姑县禁毒办、美姑县司法局、“爱之家”禁毒防艾法律服务美姑工作站等单位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活动。
2020年3月5日,成都市人民检察院笫六检察部办案检察官走访某制药企业,对一起申请执行监督案件进行跟进调查。
我省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图为董忆等45人涉黑组织受审。
转眼,2020已成过去,时光匆匆,却又极不平凡。走过不平凡,每一次的举步维艰与步履铿锵都将被历史铭记。2020年,面对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决战脱贫攻坚、决胜扫黑除恶、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等大考,全省政法机关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细则为主线,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不畏挑战、攻坚克难,用政法担当护百姓平安、助一方发展、守公平正义、促社会和谐、树队伍新风……书写了一份高质量的政法工作答卷。
请以下面几个“度”为纲,检阅这份2020年四川政法工作答卷。□云鹄(图片由省委政法委提供)
速 度
闻令而动,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进入新年,初雪、冬日暖阳轮番刷屏……大自然带来的喜悦感在四川人的“朋友圈”弥漫开来——经历了去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人们更能体会平安的不易。
时间回溯到2020年1月底,我省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确诊,省委、省政府果断决策,采取有力措施,在全省快速织起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网。全省政法系统“一盘棋”,广大干警和网格员等群防群治力量闻令而动、冲锋在前。公安、武警日均投入10万警力,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系统抽调大量人员下沉一线,30.8万名网格员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在确保“找得到、管得住、服务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监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全省监狱管理系统和公安部门迎难而上,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举,严格执行监管场所封闭式管理,将监所全面纳入地方疫情防控体系,全省监所保持疫情“零感染”。
以法为“盾”,为疫情防控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全省政法系统组织精兵强将,加强涉疫情案件办理,依法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售伪劣医疗物品、妨害疫情防控等违法犯罪行为,去年全省依法查处涉疫违法犯罪案件1700余件。
一手助防疫,一手促发展。为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全省政法系统为“六稳”“六保”提供坚强政法保障,助推复工复产跑出“加速度”。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组建228个“法律服务团”,为受疫情影响复工困难的2.2万余家企业开展“一对一”法律服务。全省法院开展“非接触式”诉讼服务,坚持善意执行,对疫情防控资金和物资原则上不采取查封、冻结、扣押等财产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省32万名人民调解员深入一线开展全面排查摸底,重点专项排查因防疫留置、隔离以及企业停业歇业引发的劳动关系、薪资报酬、店面租赁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涉疫情矛盾纠纷16万余件,助推企业疫情期间生产“再加力”。
温 度
“法治+扶贫”,奔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省政法系统责无旁贷,用“法治+扶贫”助力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
毒品、艾滋病问题是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毒瘤”,也是部分群众致贫返贫的根源、脱贫奔康路上的“拦路虎”。近年来,全省政法系统把禁毒攻坚作为打赢凉山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硬仗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禁毒攻坚三年行动,统筹开展禁毒重点整治和禁毒扶贫工作。
全省522名政法干警在凉山深度贫困县开展综合帮扶。省公安厅实施“百警援凉”工程,实现禁毒专干全覆盖。省禁毒委成立了由政法委、禁毒办,以及司法、教育、卫健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派驻凉山,从清网追逃境外拔钉、劝投和悬赏追逃、重特大专案侦办、夯实基础工作及保障等4个方面推进禁毒脱贫工作;在凉山创新构建“1+15+N”绿色家园戒毒康复体系,有效帮助已戒断人员净化生活圈、降低复吸率、恢复劳动力,正常回归社会。
空前举措推动凉山禁毒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凉山州5个全国毒品问题重点整治地区全部实现“摘帽”,建档立卡贫困吸毒人员全部脱贫。
在凉山这个“脱贫攻坚”主战场之外,政法系统还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为四川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政法保障。在易地扶贫搬迁、村级公路建设等涉贫民生重大项目上,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了项目的稳妥落地。
严厉打击脱贫攻坚领域违法犯罪。全省检察机关严打“蝇贪”“微腐败”,2016年来,先后起诉涉农涉扶贫领域刑事犯罪1632人,起诉脱贫攻坚领域职务犯罪450人,涉案金额7606万余元。全省法院系统聚焦贪污,职务侵占,挪用扶贫款、救济款等犯罪行为,严格控制缓刑、免予刑事处罚适用,以鲜明的司法导向保障扶贫政策落地。
构建贫困地区法治良序。在全省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优先为贫困村选派“法律顾问”;组织65家律师事务所,与34个民族县(区)签订法律援助对口帮扶协议,解决边远民族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问题;以“法律七进”为抓手,推行法律进乡村“六个一”工程,实施“彝族母语普法行动计划”,开展“送法进贫困村”等活动,推动贫困地区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
气 度
服务大局,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在天府新区,“天府中央法务区”即将揭牌。这是省级层面推动建设的全国第一个“中央法务区”。建成后,将成为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去年全省政法系统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
2020年以来,川渝政法机关互动升级、合作升温。去年5月15日,川渝政法合作联席会议暨政法部门合作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审议通过了《关于提升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 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此为遵循,川渝两地政法机关从“加强执法司法协作”“促进区域法律服务协作”“强化资源共建共用共享”等方面加强联动,提升了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
2020年6月9日,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召开。第二天,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法治论坛举办。这场由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主办的高规格论坛,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场研讨,也是法治护航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的一次公开“宣誓”。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0年,全省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政法职能作用,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全省检察机关努力当好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护航员”,对涉企案件坚持“少捕慎诉”“少捕慎押”,对已经逮捕的涉案民营企业人员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对犯罪情节轻微、认罪认罚、真诚悔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依法不起诉,直接稳定就业岗位3万多个。
牢固树立“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理念,全省法院妥善审理涉产权纠纷案件,依法惩处侵害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犯罪,坚决防止以刑事手段不当干预经济纠纷。
当好民营企业“娘家人”,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持续深化“十项举措”“十个不准”,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力 度
严打黑恶势力,清除影响社会发展的“毒瘤”
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收官之年。全省以线索清仓、逃犯清零、案件清结、黑财清底、伞网清除、行业清源的“六清”行动为抓手,倒排工期、月月督导,多项重要战果指标排名全国前列。
截至2020年底,我省依法打掉涉黑组织148个,涉恶集团和团伙1468个。全省政治生态、社会风气和治安状况显着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坚持“扫黑”与“打伞破网”同频共振,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一线双核”“一案三查”“双专班”要求,深入“打伞破网”。截至2020年底,我省累计立案审查调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3983件,已查处6566人。
扎实推进“行业治乱”。全省住建部门排查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物业管理等乱象问题;全省交通运输部门查处“黑车”,取缔地下班线;全省水利部门排查砂石开采等行业乱象……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2020年上半年,全国扫黑办会同国家统计局开展的民意调查显示,我省96.08%的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高于全国平均值1个百分点,7类44项测评指标中有32项测评结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厚 度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平安四川建设基础
平安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2020年,平安四川建设被提到了新的更高位置,省、市、县三级平安建设领导机构成立,平安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2020年11月26日,平安四川建设暨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强调要用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这一抓手,将社会治理与平安建设统筹规划,在更高起点推进平安四川建设。
根据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安排,我省14个市州为第一期试点地区,7个市州为第二期试点地区。针对全省“成都平原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五个区域的试点地区开展调研评估,分类指导。坚持任务管理“目标化”、工作推进“项目化”,推动形成上下齐抓共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格局。
平安建设,必须夯实基层基础。我省持续推动社会治理资源向基层倾斜,将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等建设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坚持“选、育、用、管”同时发力,推进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已完成行政区划调整的乡镇(街道)配备率100%。发挥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作用,有效统筹综治中心、人民法庭、派驻检察室、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力量,逐步形成基层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持续推进“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大力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2020年1月1日,《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正式实施。一年来,各地不断完善公调对接、诉源治理等机制,确保了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化解。
尺 度
健全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守住公平正义“防线”
2020年9月,我省召开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聚焦加快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和建设。2020年,全省政法机关坚持自我革新,以强化制约监督为抓手,多措并举规范执法司法“尺度”,守住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围绕健全执法司法权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省委政法委探索建立了执法司法态势监测指标体系,创新建立案件评价机制,开展“万案大评查”。全省法院、全省检察院进一步优化办案团队建设,健全各类人员权力和责任清单,确保权责相适。
以科技为支撑,把智能化建设作为制约监督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四川政法智能化建设五年规划(2020—2024年)》启动实施,政法大数据中心、大数据辅助办案系统、涉案财物管理系统等跨部门平台建设顺利推进,政法数据资源进一步汇聚融合。
宽严相济、繁简分流,提升司法办案质效,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去年,我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率大幅提升。省检察院制定工作意见,围绕量刑协商、量刑建议计算等重点环节,提出10条措施确保认罪认罚真实合法。2020年,我省认罪认罚案件办理质效、息诉服判效果明显。1-12月,在提高确定刑量刑建议适用率和法院量刑建议采纳率的基础上,上诉率仅为1.66%,位列全国第一名。
深入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作为试点单位,成都市法院在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程序、完善简易程序规则、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健全电子诉讼规则5项主体改革任务之外,同步配套优化“分调裁审执”机制改革、深化审判监督管理改革、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智能支撑3项改革任务,探索出有益经验。
忠 诚 度
政治建警为统揽,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2020年,全省政法系统以政治建警为统揽,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政法铁军。
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及《实施细则》,省委政法委制定了《党委政法委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党委政法委组织开展政治督察的指导意见》等制度办法,有力推动了政法队伍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崇高事业离不开伟大精神的引领。2020年8月26日,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举行,全省各地警旗高扬,誓词铿锵……全省政法干警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将坚决用重要训词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2020年9月7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联合举办的全省政法系统领导干部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专题研讨班开班;9月10日,全省基层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政治能力建设专题研讨班开班。400余名政法领导干部集中“充电”,学习研讨。大家纷纷表示将紧密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推动学习成果转化。
在抓牢“关键少数”的同时,全省政法机关坚持把政治教育融入日常。各地各政法单位分级分类开展政治轮训,各级政法机关开展政治轮训1600余场次,18万余人次参加。
去年,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启动,我省宜宾市及珙县政法机关被纳入试点单位。省委政法委和省政法各单位均成立工作专班,抽调45名骨干力量组成驻宜宾工作组,加强对口指导,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宜宾市和珙县党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创新工作举措,有力清除了害群之马,有效整治了顽瘴痼疾,切实提升了队伍形象。目前,试点工作已圆满通过验收,“三问三要”“八查”“三界定四步查五到位”等经验做法,被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办推广,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贡献了“四川样本”。
使命至上,忠诚为先。2020年,在推动治蜀兴川的各个“考场”上,全省政法干警始终信念坚定,用担当诠释了政法干警忠诚本色。
2020年,全省政法系统共有662名个人、326个集体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其中,在抗击疫情和防汛救灾两场大考中,全省政法系统65名个人、45个集体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还有无数平凡的干警,无悔选择向“疫”而行、逆流而上,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阿真能周、杨大成、庞承林……这些闪亮的名字永远被人们所铭记。
征途漫漫,迈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全省政法机关将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为“十四五”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