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公安在辖区内的产业园区巡逻,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摄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法治论坛现场
省委政法委供图
成都天府新区华阳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的小吃一条街上巡逻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摄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2020年,全省政法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充分发挥政法职能作用,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为经济复苏加速助力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挑战。如何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去年以来,全省政法机关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2020年6月9日,四川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在成都召开,强调要以促进消费挖潜升级推动服务业加快恢复,持续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次日,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法治论坛也在成都举行。论坛上,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服务业企业如何走出法律困境、市场平等主体的保护、跨区域维权、网络诉讼、域外法律风险应对等话题,嘉宾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勇在论坛上表示,全省政法机关将进一步筑牢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强化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执法司法保障,提升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提供法治保障。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跑出四川“加速度”,既要靠政策引导,更要靠法治保障。
2021年1月6日,省委政法委联合省民营办公布了2020年四川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名单,为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案件的办理起到引导示范作用,助推四川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
2020年,省委政法委联合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民营经济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0年四川省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旨在持续改善四川营商环境,推动和引导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案件办理。
全省法院系统牢固树立“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理念,妥善审理了涉产权纠纷案件,依法惩处侵害企业和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犯罪,坚决防止以刑事手段不当干预经济纠纷,让各类市场主体放心抓经营、安心谋发展。坚持善意文明执行,严禁超标的、超范围查封,以法律手段最大限度保护企业生产经营。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励创新的重要手段”,我省法院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工作。截至2020年11月,全省法院依法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15万件。
坚持用法治手段稳企业保就业,检察机关持续转变司法理念,对涉企案件坚持“少捕慎诉”“少捕慎押”,对已经逮捕的涉案民营企业人员进行羁押必要性审查,对犯罪情节轻微、认罪认罚、真诚悔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依法不起诉,直接稳定就业岗位3万多个。
全省公安机关加大对妨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绑架、敲诈勒索等侵害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合法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打针对民营企业的网络新闻敲诈、假新闻和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威胁、恐吓、侮辱、诽谤、滋扰等违法犯罪行为,有力铲除危害营商环境的“毒瘤”。
为当好民营企业“娘家人”,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持续深化“十项举措”“十个不准”,通过切实履行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和统筹提供法律服务等职能职责,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与专业优势,积极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依法有序生产经营。
提升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
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正式提出,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2020年1月6日,省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相继对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专门部署。
唱好“双城记”,法治不可缺位。2020年以来,川渝政法系统互动升级、合作升温,进一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法治保障。2020年5月15日,川渝政法合作联席会议暨政法部门合作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审议通过了《关于提升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 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指导意见》。“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到哪里、政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共同推动政法服务保障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迈进。”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从“加强执法司法协作”“促进区域法律服务协作”“强化资源共建共用共享”等方面加强两地政法系统执法司法联动,提升一体化执法司法水平,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以来,川渝政法部门间确定了多方面的合作意向或事项,形成“1+N”的制度体系。
坚持“川渝一体化”,四川高院与重庆高院签署了框架协议及知识产权、执行工作、环资审判、跨域诉讼服务等多方面协作协议,明确确定了29项合作内容,构建19项工作机制,变“同台竞技”为“合作共赢”。强化“川渝一盘棋”,两地法院开展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异地取证等,实现两地“同城效应”。目前,四川省48家、重庆市36家中基层法院签订双边或多边司法协作协议65份,共同发布白皮书和典型案例、举办培训班,唱响资源共享、特色共创“双城记”。
四川省检察院与重庆市检察院签订《关于加强检察协作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意见》和《联系协作工作办法》,成立平安建设检察协作、经济犯罪检察协作、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三个专项工作组,构建了川渝检察协作整体框架。目前,四川省三级检察院与重庆市检察机关共建协作机制22项,立足检察职能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成都、德阳、眉山、资阳检察院建立协作机制,服务保障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2020年4月28日,四川省公安厅和重庆市公安局签订了《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2条》《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警务合作运行机制》,翻开川渝警务合作发展新篇章。两地大力深化在公安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打击犯罪、执法办案、警务资源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开创了川渝警务合作新局面。
2020年6月17日至18日,四川省司法厅赴重庆学习考察。四川省司法厅、重庆市司法局举行了深化川渝司法行政战略合作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暨专项合作签约仪式。一年来,四川省司法厅与重庆市司法局制定川渝司法行政区域合作重点推进项目清单,以项目为抓手,推进法律服务、监管执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川渝政法部门间的合作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执法司法“一盘棋”,用法治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
打造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强调,要深化“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如何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走出去”?
2020年11月16日,第十五届西部法治论坛暨第七届“治蜀兴川”法治论坛在成都举行。在这个论坛上,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引起了与会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坚强的法治保障。”邓勇在论坛上指出,全省政法机关将坚持创新引领,以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为重点,打造专业化规模化法律服务集群。
此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省委决定由省委政法委牵头,在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规划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打造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这也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推动建设的中央法务区。
“以天府总部商务区为核心承载区,我们将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天府总部商务区管委会法务区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天府中央法务区将形成集公共法律服务、法治理论研究创新、法治论坛交流合作、法治文化教育培训、智慧法务、涉法务全链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创新聚集区。
具体而言,天府中央法务区将构建“平台驱动层+核心产业层+关联功能层+衍生配套层”的法律服务产业生态圈。“平台驱动层”即以司法及司法行政服务机构的进驻为引领,整合法律教育和法律研究资源,搭建国际化公共法治创新平台,形成法律服务融合创新的自生长力和对高端要素的牵引集聚。“核心产业层”即聚焦公证、律师、仲裁、司法鉴定四大产业,瞄准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商事纠纷调解等细分领域,招引全球头部企业和国际知名法律服务机构,加速汇集优质要素、持续提升辐射能级。“关联功能层”即补全会计、税务、审计等关联产业功能,集成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法律网络服务等智慧法务新业态,构建形成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衍生配套层”即以满足各类法律服务机构的商务需求为导向,加快布局会展、酒店等配套服务,构建形成功能完善、高端优质的生产性服务体系。
为打造好天府中央法务区,省委政法委牵头编制了《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确定“三步走”产业发展目标:2020年,功能架构初具雏形;到2025年,落户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国际法律学院等高能级法律服务机构,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法治平台;到2030年,聚集法律相关就业人口约4.5万人,成为具国际影响力国际领先的法治平台。
深化“放管服”改革
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2020年1至10月,中欧班列(成都)保持了日均8列的开行频次,充分发挥了“助世界抗疫、促经济复苏”作用。在全国19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中,成都成为唯一保持进口和出口双向同比正增长的城市。
中欧班列的“逆势增长”,离不开一个个藏蓝色忙碌的身影。成都市青白江公安在守护中欧班列(成都)平安开行的同时,以辖区企业需求为导向,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各项工作,精准释放政策“红利”,助力“蓉欧枢纽”建设,全面提升了企业满意度。
“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便利,为公司发展带来了活力。”新华全球购工作人员表示,过去港澳商务签注必须前往成都办理,如今通过办理《成都市企业港澳商务登记备案证明》,企业员工可以通过港澳商务签注,享受3个月多次或1年多次往返内地与港澳的便利。
2020年以来,全省政法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努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省公安机关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最大限度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户籍制度及配套措施改革,加大出入境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区域警务协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我省建成四川公安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省下放公安行政审批事项24项,精简办事材料300余份,推行证明材料告知承诺制,“网上办”“一次办”覆盖率达90%,超过90%的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释放红利,我省公安建立跨地域业务协同平台,打破层级分割和地区边界,实行两级分类、全面放开、区域调控的落户政策,积极服务企业职工落户。目前,我省除成都市外其他市州流动人口户籍迁移均实现“零门槛”。符合条件的身份证办理均在全国、全省实行异地办理。
我省司法行政系统推进了公证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积极推进“互联网+公证”服务新模式,建立公证与不动产登记、公安、民政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推广电子公证书、在线电子证据保全保管、债权文书网上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远程视频公证服务等技术,深化公证机构改革,释放公证服务活力。
全省法院加快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非接触式”诉讼服务,四川微法院、在线调解、电子送达等平台广泛应用。同时,全省法院妥善审理登记、审批、许可等行政案件,依法审理信息公开案件,加大对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力度,全力保障“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