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不松劲 摘帽不卸甲
巴中市委政法委“六到户”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翻开巴中市贫困村统计表,南江县下两镇江口村排名靠前,2015年村民仍徘徊在温饱线上,饱了肚子,鼓不起袋子,难以打开致富的路子。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根据市委的具体安排,市委政法委迎难而上,勇于挑起了江口村脱贫攻坚的担子,派出一名正科级党员干部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组建一支工作队实地帮扶,委机关干部职工与农户结对帮扶,双休日委机关干部职工集中帮扶,农忙季节委机关干部职工重点帮扶,六年帮扶一步一个脚印,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骨干产业、村级治理“四大基础项目”建到村民心上,建成全国法治示范村,脱贫攻坚战打了一个漂亮仗,顺利通过国检,城里人有的,江口村民也有。“脱贫不松劲,摘帽不卸甲”。市委政法委机关干部职工坚持做到“六到户”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党建引领到户,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探索建立“跨组党小组”。按照“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发展联动”的思路,打破村民小组界限,建立村民组联合党小组,每年在党的生日、国庆和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集中开展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党员和村民一起参加,一起学党章,一起感恩奋进。
着力打造“三条”党建示范带。发展万寿菊、脆李、香菇,由点成线,覆盖全村。重点培育10名“党员脱贫星”,按照“挣得到钱,当得好家、待得来人,走得正路”四条标准,对全村党员贫困户全面摸底,选定培育对象,引领群众脱贫奔康。
风险监测到户,扎实筑牢返贫防线
织牢一张“风险防控网”。建立以组、户为单位的风险监测网,一户不漏,全面覆盖,常态走访,定期回访,及时准确掌握发展情况。
用好一个“监测数据库”。根据全村各户现有产业、就业、家庭收支情况,划分“极易返贫、容易返贫、不易返贫”三个等级,建立动态管理预警台账,根据每月监测情况,实行一户一档,因户制宜,确保脱贫不返贫,致富在路上。
用活一张“风险交办单”。逐一明确风险化解时限和责任,及时发给帮扶干部和帮扶户,确保各类风险限时化解到位。
继续帮扶到户,强化“三不”落实处
科室包干不卸责。统筹负责脱贫攻坚工作,推行科室分片包组负责制,科室干部职工每周到实地帮扶一次,协调解决好具体问题。
集中帮扶不松劲。节假日委机关干部职工进村集中帮扶,攻破难点,打造亮点,确保全村均衡推进,同步小康,不落一户一人。
结对帮扶不断档。委机关干部职工每周到结对帮扶户不少于两次。同时,采取量化打分方式,全面考核帮扶人履职尽责情况,一月一公示,发动群众监督。
产业增收到户,助力拓宽致富门路
推行粮油高产工程。即100亩高产水稻、100亩高产玉米、100亩高产油菜。
实施万元增收工程。因户制宜发展小种植、水养殖、小加工、小商店,壮大庭院经济,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开展人才培育工程。按照“请进来、推出去”的思路,依托村农民夜校、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服务小组,邀请高级农艺师和“土专家”“田秀才”开展种植养殖加工技术服务,同时组织种植、养殖、加工大户到外地学习,户户培育一名以上技术能手。
基层治理到户,自主提升自治质效
村规民约自主制定。江口村被评为全国法治示范村后,村“两委”面对成绩不停步,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先后迎来省、市内外30多个村前来取经。
行权履责自主监督。选举产生村监督委员会,对村里重大事项决策和村干部落实履职情况,按照收集意见、提出建议,督促落实、通报反馈的程序全程监督。
村物业自主管理。民主选举村物业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村物业管理、聚居点配套建设等工作,做到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做、环境有人治、难事有人帮、资产有人护、安全有人保。
教育引领到户,深化感恩创先争优
用活一“堂”。依托村道德讲堂,抓住“口语化、生活化、群众化”关键点,以感恩奋进、脱贫光荣为主题主线,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相互鼓励,同步小康。
建好“一站”。建好村信访站,第一时间收集民情民意、民忧民怨,及时发现影响稳定的苗头因素,整合安全、信访、综治等资源,全面促进和谐稳定。
突出一“评”。每季评选一批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家人和睦的模范家庭,每年评选一批带头不等不靠、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光荣户,在全村树标杆、立榜样。
(李治君 余雪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