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整治社会乱象
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专访色达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东升
王东升 色达县政府供图
贺军 本报全媒体记者 蒋京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作出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对新时代如何推进农牧区依法治理、促进“脱贫奔康、长治久安”这一时代之问、初心之考、使命之卷,色达县聚焦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以土地乱象、婚育乱象等“七项整治”为突破口,不断深化依法治理,走出了一条“以治促稳、以治生财、以治惠民、以治兴县”的新路子,为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对此,记者采访了色达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东升。
四川法治报:色达县委、县政府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战略考量,而作出社会乱象依法整治的决策部署?
王东升:一是从历史的角度考量。色达1952年和平解放,1955年建县。从封建农奴制社会一步踏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变革极为特殊,群众国家意识、政府意识、法治意识十分淡薄,历史沉积下来的陈规陋习、矛盾纠纷和社会乱象交织叠加,一段时期,部落势力、家族势力、黑恶势力趁势抬头,违法犯罪滋生蔓延,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二是从现实的角度考量。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在色达县,影响发展民生的制约因素多;脱贫攻坚的大好机遇不容错过,脱贫攻坚必须要有坚强的法治保障;在党的领导下,色达县并非“化外之域”,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从未来的发展考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利好政策,让色达迎来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让色达和色达人民看到了希望。但是历史的问题解决不了,脱贫奔康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未来的发展势必会受到严重阻碍。
整治必有阵痛,但不整治必将长痛。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考量,经过一番深思熟虑,2016年,我们把土地整治作为推进依法治理、促进长治久安的突破口强力推进,并顺势而为、趁势而上,先后组织开展砂石商砼、国有资产、婚育乱象、发展软环境等“七项整治”和重大矛盾纠纷化解集中攻坚行动。
四川法治报:在推进社会乱象依法整治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哪些压力、阻力和困难问题?你们是如何克服的?
王东升:整治是一个“割瘤去毒”、破旧立新的过程,必定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而且,与沿袭已久的社会乱象和陈规陋习展开较量,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更是不言而喻。一是风险极高。因土地和砂石商砼等领域的乱象治理,需要收回大批违法圈占土地,需要拆除大批违法违章建筑,需要关闭大批的违法砂场和砼站,影响了极少数人的既得利益,可能引发事端的概率很高。因此,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治理,风险系数又增加了好几倍。二是阻力极多。我们实施每一项治理,都是对既得利益格局的一次重新洗牌,都是对盘根错节关系网的一次全面宣战,来自不同层面、各个方面的干扰和阻力特别多,被整治对象想方设法、变换着各种手段干扰和阻碍依法治理,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为我们推进依法治理设置了诸多障碍。三是难度极大。在色达县开展依法整治,没有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关一关地闯、一仗一仗地打,而更为艰难的是部分干部对于整治工作心存后顾之忧和畏难情绪,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此习以为常。四是任务极重。如土地乱象,据当时调查统计,在1852户6920人中涉及土地违规违法的有1491宗,占调查总数的80%,仅在县城及周边违法土地面积达到3000余亩;如砂石乱象,在当时29家砂石开采企业中违法违规采砂的高达25家,违法违规采砂占比高达86%。可以说,开展社会乱象依法整治,项项都是“硬骨头”,处处都是“攻坚战”。
面对种种压力、困难与变数,我们一是以坚决有力的态度抓依法整治。整治之初,我们旗帜鲜明地向全县人民表明了“决不以原则底线换取短暂平稳、决不给长治久安埋下任何隐患”的决心,作出了“宁愿苦干,决不苦熬;宁可掉帽子,决不掉链子;宁愿成为现实的恶人,决不成为历史的罪人”的庄严承诺。整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思想零放松、工作零贻误、管控零盲区、问题零放过、打击零遗漏、服务零距离、保障零障碍”的“七零”原则,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感受到党委政府抓依法整治的坚定决心和态度。二是以清晰明了的思路抓依法整治。就土地整治而言,我们始终坚守“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比到底、一碗水端平”的底线,坚定不移推进“清理一批、打击一批、拆除一批、没收一批、处罚一批、规范一批、关心关爱一批、公开拍卖一批”,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作用的思路、方法和策略,助推土地整治取得最大成效。三是以身先士卒的担当抓依法整治。为了迅速打开依法治理的工作局面,我们不仅搞动员、抓组织、作部署,而且置身矛盾最前沿、直面矛盾不回避、解决问题不敷衍,多次深入一线,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攻克最难啃的“硬骨头”。
四川法治报:社会乱象依法整治取得了哪些成绩?给色达县带来了哪些变化?
王东升:在与社会乱象的正面较量中,我们以压倒性态势取得胜利,不仅铲除了少数人的非法既得利益,而且打掉了违法者挑衅公共秩序、践踏法律尊严的嚣张气焰,在各个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实现了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四个效益的统一”。
从政治效应看,在整治全过程,我们始终站在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高度,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社会乱象整治全过程,确保了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落到实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真心拥护,农牧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意愿更加强烈。
从法治效应看,我们始终高举法治大旗,贯彻依法整治这条“生命线”,既让全县干部群众经受了一次直达心灵、直击灵魂的法治教育,又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委、政府重拳打违、铁腕治乱的信念和决心,推动了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政务环境、治安环境、营商环境空前好转,实现了以法治凝聚发展共识、以法治化解发展问题、以法治保障发展环境。
从经济效益看,通过社会乱象依法整治,色达县累计实现收益4.87亿元,为脱贫攻坚注入了一笔可观的“真金白银”。
从民生效益看,社会乱象依法整治的深入推进,为加力推进脱贫攻坚注入了强有力的要素保障,不仅建成了格萨尔文旅商贸扶贫综合体、安康社区、县城风貌改造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而且有效解决了天际边的牧场、云端上的山寨等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落后的问题,特别是我们在整治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州地理位置最佳、规划布局最好、配套设施最全、安置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以及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就业增收、产业发展“四项举措”集中配套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康社区,得到了省委书记彭清华等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川法治报:今后,色达县如何围绕推进农牧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巩固和提升整治成果?
王东升:五年的整治实践,不仅实现了“以治生财、以治惠民、以治促稳、以治兴县”的目标,而且我们认为,社会乱象依法整治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符合色达县实际,已经成为推动农牧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探索。为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全民参与引领依法整治。近年来,整治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方方面面,干部群众之间从不理解到信任、从反对到支持、从抵制到参与,各大班子之间、上下之间、干群之间团结协调、同频共振,已经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和统一行动,凝聚起非常强大的民心力量。
二是以长足发展促进依法整治。如果说依法整治是“破”,那么发展就是“立”,对于色达县来说,“破”只是路径,而“立”才是目的。反过来讲,只有长远的“立”,才能持续巩固“破”的成果。为了实现长远发展,我们认为,必须对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打好基础。
三是以制度建设保障依法整治。坚持边整治、边总结、边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抓好制度建设,强化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的保障作用。在土地整治中,在进一步完善“八个一批”工作法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县城土地利用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县城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重点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为今后的持续整治留下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在砂石整治中,严格落实、顶格执行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走出了以刚性制度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步;在国有资产整治中,完成国资公司改革重组,组建“1+7”国有投资发展集团公司,有效提升了国资企业生存发展能力,国资企业由单一的国有经营性资产、资源租赁逐步向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水平进一步提高,2019年,国资企业经营收入是2016年的9.8倍。可以说,依法整治,项项都有新举措、都有硬制度、都有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