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节点非常重要、作用特别关键。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内在要求。广元市朝天区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创新推行了以党建为核心、以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多元结合”为支撑的“一核多元”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有效推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夯实党建基础,“红色引擎”引领基层治理
紧扣农村基层社会特点和规律,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提升组织力、引领力和战斗力,保障基层治理方向,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最大特色。
一是突破以往惯例,创新组织构架。突破按行政区划设置村党组织惯例,探索建立跨乡镇行政村联合党委,形成“支部共建、人才共育、阵地共抓”的区域融合新架构,建立网格党小组统筹做好网格内党建和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党的组织领导全覆盖。二是发挥组织作用,建强领导班子。一方面坚持发挥好党组织书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实施“遴选能人进班子”计划,优选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机关退休干部等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切实把致力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优秀人才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深入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开展村干部全覆盖培训,全面提升能力素质;严格落实《村(社区)干部管理办法》,督促干部担当尽责,形成良好工作局面。三是立足基层现状,培养干部队伍。面对基层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的现状,朝天区创新开展了结对认亲“六共”行动,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作用,精准施策推进基层治理;深入实施“兴乡行动”“强村行动”和“能人强村工程”,出台提升村干部待遇办法,动员感召在外能人回村任职。
加强法治保障,“定分止争”筑牢平安根基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法制宣传、联动联调、共建共治三项重点,在解决问题中引导群众按规行事、依法办事,推动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
一是深化法制宣传,提升法治意识。打造提升“法律七进(7+2)”“农民夜校”“百姓大讲堂”“以案释法”“法治宣传长廊”、法治细胞创建、进法治人物事件评选、“互联网+普法”等普法文化阵地,让法律知识随处可见、可亲、可信。结合麻柳刺绣、平溪傩戏、李家舞狮等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出刺绣传法、灯戏演法等一系列本土法律宣教方式,极大提高了农民尊法、学法、用法的浓厚兴趣。组建乡村法律巡回宣讲队,常态化进村入户、送法上门,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二是实行联动联调,化解矛盾纠纷。与陕西宁强县创新建立省际邻边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面完成贫困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创新建立“家事法庭”“坝坝法庭”“巡回审判”等调处矛盾方式,人民调解全部进驻基层派出所、基层法庭,定期组织法官、检察官到村入户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形成“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上门调解”的全新矛盾纠纷调解格局;推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配备法律顾问,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依法办事决策能力。三是坚持共建共治,促进区域平安。创新推出互联网+平安边际的“1144”模式(即一个平安边际联动中心,一张互联网,区、乡镇、村、网格四级互通平台,边际区县、乡镇平安建设上下左右四方互联互动),实现边际地区共享、共治、共建、共融;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
深化德治支撑,“春风化雨”培育文明乡风
坚持把德治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积极引导群众形成崇俭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的良好道德规范。
一是打造“三百工程”,潜移默化引导。通过建川陕法治走廊、诗词楹联等形式,集中设置宣教示范点,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开设“百姓大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开堂论道,邀请道德模范深入基层开展主题宣讲;搭建“百姓大舞台”,深度挖掘平溪傩戏、李家舞狮、“三句半”等民俗文化,将道德规范编排成接地气的乡土节目,在寓教于乐中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二是建立“积分制管理”,激励警示教育。定期召开村务公开会,开展村级民主质询评议,宣布积分定级结果,抽取村集体经济收益的10%作为奖励金,运用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的“知客”“乡贤”开展乡风民俗劝导,对公认的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示范户评星授红旗,对偷懒、赌博、忤逆等陋习家庭进行警示教育。三是开展“评先树模”,充分以点带面。广泛开展“十佳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群众自评自选活动。积极组建群众推荐、群众认可的新乡贤队伍,通过示范引领,促进乡风文明。大力宣传道德模范、朝天好人典型事迹,讲述群众身边故事,让群众成为传承良好家风、崇德向善的传播者、践行者。
强化自治基础,“内生动力”推动良性发展
坚持把村民自治作为促进基层治理的“奠基石”,建立起村(居)民议事会,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群众提事、议事、定事,妥善解决实际问题,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活力。
一是因村施策,建规立约划底线。按照“一村一规”的思路,下发《村规民约参考样稿》,引导村民修编完善村规民约,自主实施农村美化、经济发展、村务公开、人民调解等村级事务。二是群防群治,多措并举保平安。实行“十户联防”护长制,建立治安义务巡逻队、民兵应急分队支,设立治保会、调委会,推行“治安户长+雪亮工程+平安大喇叭”群防群治机制,落实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治安户长,遇紧急情况利用“雪亮工程”报警和大喇叭调度指挥,实现“一户有警、全村联动,喇叭一响、天罗地网”,形成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建设成果人人共享良好氛围。三是村村联盟,联防共治促发展。采取“强带弱、富带穷、居带村”等方式,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推、和谐联创”形式,形成“规划合制、资源合用、难题合解”的村民抱团发展新格局和“社会联管、矛盾联调、村风联树”的基层新模式,实现了乡村农旅文资源高效整合。
创新智治支撑,“互联网+”助推基层治理
推进智慧治理,打造“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大力推进数据深度融合共享,实现“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形成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一是网格化管理精细化。划分网格227个,配备网格员228人,落实网格员劳务补助,统一配置设施设备,网格员实行基层党建、矛盾化解、治安防控、法治宣传、民生服务一体化模式。建立乡镇包联网格制度,赋予党组织统筹调度网格资金、人员的职权。探索网络理政和网格化服务资源整合,建立“网格发现、乡镇呼叫、分级响应、协同处置”的工作机制。二是社会治安防控智能化。全区建成“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点1000余个,“天网”视频监控点200余个,“慧眼工程”2000余个家庭,接入校园、小区、医院、机关单位等社会资源监控点1000余个,实现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全覆盖。通过手机APP实现一键报警、一键喊话,形成可看、可听、可讲的防控网。充分发挥视频监控在安全防范、道路交通、违章建设、秸秆禁烧、防灾救灾、防控疫情中实时巡逻、实况巡查等的功能作用,构筑全时空立体化防控网。近年来,利用公共视频破获案件120余起、发现案件线索400余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70余名,刑事治安案件同比大幅度下降。三是平安智慧小区标准化。分类推进新建小区、在建小区、已建小区、老旧小区平安智慧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人员、车辆出入管理和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等系统;在楼栋建设门禁系统,完善紧急报警、求助机制;在周界围墙、栅栏、与外界相通的水域、易攀爬管道等部位,应用视频侦测、生物磁场感应、红外、微波等传感技术设置报警装置,加强信息发布、民生服务、消防能源监测,构建起全时监控、全域巡查、全民互动的智慧安防网络。争取到2025年,全区“平安智慧小区”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朝天区未发生有影响的个人极端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着提升。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和典范区、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区,四川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区、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县区等殊荣,基层社会治理展现出新面貌,更高水平的平安朝天建设呈现出新气象。
(广元市朝天区委政法委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