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来社区一年的女警长 居民天天见却“最想念”
        www.bhrldz.com 】 【 2020-05-15 14:50:49 】 【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赵雷的一首《成都》让玉林和小酒馆成了网红打卡地。从小酒馆往东走几百米就是玉林北路社区,“小于调解室”就在这里。社区居民对调整室和女警长于江玲有着深厚的感情。
          
          一年时间,她天天跑社区,却仍是社区居民“最想念”的人,有事都会想到她,有事都愿意给她说。想念的背后,是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信任,从信任到融入的变化。今天,记者来到小于调解室时,探究这一年来的变化,扎根社区的女警长的故事渐渐浮现出来。
          
          粗糙卡片
          
          新来的女警长
          
          到处发她自制的联系卡

          
          在于江玲办公室的柜子里,还留着一叠卡片,是她在电脑上制作的民警联系卡,尽管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却是她开始社区工作的第一步。今年42岁的她在新疆工作多年,2012年来到玉林派出所,去年到了玉林北路社区当了社区民警兼社区副书记。


        微信图片_20200515144922_副本.jpg

          
          “我刚来,大家都不认识我,为了用最快的方式融入,为了让每家每户都知道我,就想了这个办法。”于江玲说,她制作了800多张联系卡,上面有她的手机,有派出所的电话,她挨个商铺发,挨家挨户发,一圈下来,社区的住户、商家都知道新来了个女警长。
          
          卡发了,但于江玲还是感觉到社区居民并不是很信任她,直到一天,有人给她打了电话,两家人因为噪音的问题在院子里吵了起来。于江玲立即赶了过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说理说法,很快就把这起纠纷调解了。围观的群众意识到,这个女警长有两下子,以后有事就找她,信任就这样建立起来。
          
          三层调解
          
          劝和、说理、问诊
          
          真让让“矛盾不上交”

          
          玉林北路社区老小区多,租住户较多,来打卡的游人多,各类纠纷也多,租房纠纷、漏水纠纷……在之前,遇到纠纷,有人找社区,有人找派出所,有人找街道,没有一个统一的渠道。


        微信图片_20200515144929_副本.jpg

          
          在玉林派出所“一室两队”改革的背景下,于江玲又受到群众信任,“小于调解室”就这样成立了。从去年6月至今,已经调解了69起纠纷。调解纠纷的同时,她也在思考和总结,社区的纠纷多,总体分成三个阶层,每个阶层不同,采取的调解方式也不同。


        微信图片_20200515144934_副本.jpg

          
          一些简单的小纠纷,例如楼上娃娃玩耍影响了楼下休息,这种纠纷在院落里采取“劝和式”调解。稍微复杂的纠纷,例如漏水、孩子抚养问题等,则在调解室进行“说理式”调解,把双方要承担的责任说清楚。而一些更为复杂的调解,则到派出所采取“公调对接”,协调相应的警种、律师等参与,这被称为“问诊式”调解。
          
          “通过这种一层一层的方式,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于江玲说。
          
          宝贝本子
          
          基础工作做到极致
          
          一院一档、一户一档、一铺一档

          
          上午在调解室进行完调解后,于江玲来到了玉林北街44号院。刚到门口,门卫就把最新的情况进行了反馈,昨天新来了个租房的小伙子,住在哪一栋,电话是多少等信息都进行了登记。


        微信图片_20200515144938_副本.jpg

          
          于江玲翻开登记册,自己又拿出一个本子,将信息记录了上去。这个本子可是她的宝贝,像这样的本子她有十几本。这些本子里记录的是院落、商铺的详细情况,实行一院一档,一户一档,一铺一档。
          
          “我负责16个院落,共有1053套房子,自用524套,租住446套,闲置83套,人口是2655人。”于江玲边说边翻开一本本子,里面记录着玉林北街4号院的情况:有多少栋楼、多少个单元,自住、出租分别有多少户,“三防”措施有哪些,每一户的情况如何……
          
          “既然到了社区,居民又那么信任我,我肯定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只有这样,群众在有事的时候,才会想到我,才会信任我。”于江玲说。

        编辑:苏彦戈

        四川长安网简介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栏目 | 投稿须知 | 投稿:sccaw@sina.com |

        蜀ICP备13011412号-1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蜀ICP备13011412号-1 四川长安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